61美文网
美文美图 精华文章
推荐文章 网站地图
-经典日志-情感日志-伤感日志-心情日志-搞笑日志-唯美日志-亲情故事-爱情故事-友情故事-职场故事-励志故事-人生故事-哲理故事-校园故事-名人故事-
文章搜索:   热门搜索: 手机版:http://m.61meiwen.com    将本站保存到电脑桌面,方便下次访问
当前位置:61美文网>> 故事>> 名人故事>> 文章内容

新中国第一个富翁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悦读吧 发布时间:2018-08-29 15:57 阅读次数:

1952年,张果喜出生在江西省余江县一个普通农民家中。

余江县在中国曾经很出名,因为一毛一泽一东主席专门写过两首诗,赞扬余江县人民消灭了为害数百年的血吸虫。可是,只用几年时间就送走了血吸虫这个"瘟神"的余江人,花了多出几倍的时间,也没能送走"穷神"。

张果喜在贫困中度过了他的童年。他两岁时,母亲就去世了;他读完了小学,刚刚升入初中,"文化大革命"的狂潮席卷了余江县,学校里已经无书可读。15岁的张果喜只好到余江县邓家埠农具修造社木工车间去当学徒。

五年以后,张果喜成了一个好木工,并且担任了木工车间主任。可是,他所在的厂,却因为经营管理不善,状况一年不如一年,到1972年,已濒临倒闭散伙的局面。结果,无法自负盈亏的木工车间被从厂里割离出来,单独成为木器厂。年轻的张果喜被任命为厂长。

名为厂长,可是他从农具社得到的,除了3平板车木头和几间破工棚,就只有21名职工和他们的家庭近百口人的吃饭难题,以及"分"到他们头上的2.4万元的沉重债务!

第一次发工资的日子,厂里却连一分钱也没有!血气方刚的张果喜找到父亲,要把家里的房子卖了。那房子还是土地改革时分给他们家的,已经住饼张家祖孙三代人。人家当了厂长,忙着给自家盖房子,张果喜这个厂长却急着卖自家的房子!然而,通情达理的父亲,知道儿子的难处,还是同意了。房子卖了1400元,张果喜全部拿到了厂里,这成了他们最初的本钱。

单靠这点钱,发工资也发不了几回。木器厂必须找到能挣钱的活干。可附近农村里,就是有点活计,又能做出多少钱?张果喜必须另找出路。

他想到了上海。那个大世界中,或者能找到他们做的活呢!张果喜和他的伙伴,4个人带了200元钱,闯进了大上海。因为怕被扒手扒去这笔"巨款",他们躲进厕所里,每人分50元藏在贴身口袋里。晚上舍不得住旅馆,就蜷缩在第一百货公司的屋檐下打盹。他们打听到,上海工艺品进出口公司大厦坐落在九江路。九江可是江西的地名呀!他们感到了几分亲切,也更增加了几分希望。

九江路没有辜负他们。在工艺品进出口公司陈列样品的大厅里,张果喜看上了一种樟木雕花套箱。套箱是由两个或三个大小不一的箱子组合而成的,每个箱子都是单独的工艺品,套在一起又天衣无缝;箱子的四沿堆花叠朵,外壁层层相映着龙凤梅竹,十分一精一美。当他听说每件套箱的收购价是300元时,简直觉得这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300元啊,他们四个人千里迢迢来闯上海,全部盘缠也才不过200元呀!他决定接下这批活。

工艺品进出口公司的接待员,听说他们是余江县来的,是"一毛一主席表扬过的地方",显得特别热情,信任地答应了张果喜提出的承做50套出口樟木雕花套箱的请求,并当场签订了合同。张果喜歪歪扭扭的名字,第一次与1.5万元巨款连在了一起!

张果喜是个有心人,他对伙伴们的木工技艺心中有数,知道要做这样一精一细的活计还有难度,所以先在上海艺术雕刻厂学了一个星期的木雕技术,把看到的一切都牢牢地记在了心里。临走时,他从上海艺术雕刻厂的废纸堆里,拣回了几张雕花图样,又顺手牵羊地带走了一只报废的"老虎脚"。回到余江的当天夜里,他就召开全厂职工大会。

干,是一定要干的。但怎样才能干好呢?张果喜把全厂的碎木料全部清理出来,分成三十几堆,全厂职工每人一堆,让大家照着样品上的花鸟去练雕刻。接着,他把工人带到有"木雕之乡"美称的浙汀省东一陽一县,向东一陽一县的老师傅学习;又把东一陽一的老师傅请到余江来教……就这样,张果喜和他的伙伴们如期交出了高质量的樟木雕花套箱。他们独具一格的"云龙套箱",轰动了1974年广交会。

张果喜决心要吃工艺雕刻这碗饭了。他给每一位雕刻工发了画笔、画板,要求每人每天一张素描,由他过目,评分。他挤出经费,让雕刻工外出"游山玩水",接受美的熏陶。于是,各种题材、各种风格、各种流派的雕刻艺术,都汇聚到这个小厂里,争奇斗妍。厂里的产品也更加五彩缤纷。

1979年秋天,张果喜第二次闯进大上海。同样在上海工艺品进出口公司的样品陈列厅里,他看中了比雕花套箱值钱得多的佛龛。

这是专门出口日本的高档工艺品。日本国民家家必备的"三大件",就是轿车、别墅、佛龛。佛龛用来供奉释迦牟尼,虽然大小只有几尺见方,结构却像一座袖珍宫殿样复杂。成百上千造型各异的部件,只要有一块不合规格或稍有变形,到最后就组装不起来。因为工艺要求太高,许多厂家都不敢问津,但张果喜却看中了它用料不多而价格昂贵,差不多是木头变黄金的生意!

张果喜签了合同,带着样品回到厂里,一连20天泡在车间里,和工人们一起揣摩、仿制,终于取得了成功。张果喜抱住住了一棵"摇钱树",第二年,他的企业创外汇100万日元,其中65万日元是佛龛收入;1981年,他们创外汇156万日元,佛龛收入超过100万日元!

为了能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张果喜对于产品的质量有着极其严格的要求。有一次,一个工人在雕刻佛龛横梁上一左一右两条龙时,左边的龙须比右边的龙须短了两厘米,张果喜竟生气地摔断了那根价值几百元的横梁。他说:"宁可自己受损失,也不能砸了厂里的招牌!"

有一次,一个日本客商来到厂里,对张果喜说,他们的产品运到日本后散了架,断了梁;并且提出索赔的要求。张果喜不动声色,把日本客商带到包装车间,看佛龛的装箱过程,然后再带到仓库,让他任意挑出一箱进行测试。

工人将客商挑出包装好的木箱高举到离地两米,砰地一声摔到水泥地上,接着又再摔了一次,然后打开木箱,请客商检查箱内的佛龛。日本客商看到,尽避包装箱已被震裂,箱内的佛龛一丝一毫都没损坏!他不禁面红耳赤,无言以对。

事隔不久,在东京的一次酒会上,张果喜遇见了这位商人。他故意走过去说:"这次我来日本,打算去贵公司复查损坏的佛龛,以便赔偿!"

那日本商人连忙赔笑说:"张先生太认真了!损坏的佛龛,不是贵厂的产品,是其它国家的产品。"

祝酒时,日本商人问:"张先生,请问你是在哪个学府深造的?"

张果喜开玩笑说:"我的博士的干活!"

日本商人感慨地说:"你这么年轻就成为博士,真不简单!"

张果喜告诉他:"在我的家乡,是把木匠师傅称作'博士'的,我初中没毕业就去当木匠,19岁满师,人家叫我博士已经十几年了!"

就是凭着过硬的质量,余江县工艺雕刻厂的产品,战胜了资历深、技艺高的韩国和台港对手,几乎垄断了日本的佛龛市场!

张果喜充分地利用着天时地利。由于订货量的逐年增加,他果断地在同业之间开展多种形式的横向经济联合,先后在浙江、江西、上海、江苏建立起32个分厂,生产人数达到4000多人。1988年,当海南省罢刚被确立为经济大特区时,张果喜当即带领人马赴三亚考察,投资1500万元,组建了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接着又在深圳组建了宏达工艺有限公司,成为他们进行国际贸易的纽带和窗口。外国报纸把他的企业称作"建在稻田上的帝国",说他"如今已是经营家具、房地产和股票的国际公司的大老板,他的10层公司总部就矗一立在稻田里,他在这个偏僻的小县城发了家,成为已拥有数千万美元资产的企业家……除在中国3个城市开设办事处外,还在日本、加拿大和德国建立了办事处,果喜集一团一已成为国际贸易总公司!"

多年以来,张果喜获得了许多荣誉:全国优秀企业家、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全国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中国管理科学院国际企业研究所董事会推选他为副董事长。他还连续当选为第七、第八届全国人一大代表。

1992年12月6日,刚进入不惑之年的张果喜,又得到了一项特殊的荣誉;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将他们发现的3028号小行星,正式命名为"张果喜星"!


上一篇:李贵辉衣锦还乡   下一篇:乐善好施的陈凯希
其它相关文章
·铁路巨头斯坦福
·尤第一财团塔塔
·三菱霸王岩崎兄弟
·糖王黄氏家族
·钢铁大王卡内基
·华尔街大亨摩根
·石油巨子洛克菲勒
·酿酒大王张振勋
·新闻巨人普利策
·状元实业家张謇
最新发表文章
·铁路巨头斯坦福
·尤第一财团塔塔
·三菱霸王岩崎兄弟
·糖王黄氏家族
·钢铁大王卡内基
·华尔街大亨摩根
·石油巨子洛克菲勒
·酿酒大王张振勋
·新闻巨人普利策
·状元实业家张謇
随机推荐文章
·希拉克的两页家产
·汤显祖谜讽狂士
·不打麻药的手术
·不发怒的“蜡笔小新之父”
·只要你想
·少年爱因斯坦的故事
·没有光环的上帝
·两个上课打瞌睡的男孩
·现代戏剧之父易卜生
·这样的青春帅呆了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本栏热门文章
·酿酒大王张振勋
·华尔街大亨摩根
·江泽民:我是一个普通公民
·中兴第一名臣曾国藩
·爱民如子的海瑞
·进退皆忧范仲淹
·智比诸葛的刘基
·远交近攻的范睢
·童话大王安徒生
·炼狱圣徒陀思妥耶夫斯基
本栏精华文章
本栏推荐文章
·马克吐温和他的“洛丽塔”
·被斯大林羡慕
·音乐之父巴赫
·小罗伯特唐尼:成名以前的日子
·江泽民:我是一个普通公民
·在嘲笑中前进的车轮
·追忆张国荣上海的足迹
·别忘了出发时的梦想
·智比诸葛的刘基
·让梦想成真
关于我们赞助本站版权声明联系我们文章标签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23- www.61meiwe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获得最佳的浏览效果! 湘ICP备12000645号-18